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种子王

第74章 袁熙无奈杀降求活路,回古念今显奕不信命(1/2)

目录

“如何?”徐晃在焦急的等待着袁熙的命令,远远的就看到了前来传令的裴元绍。

“射杀!”裴元绍虽然气喘,但是说出这两个字的时候,还是十分坚决的。

徐晃从裴元绍的口气中,仿佛也能感受到袁熙当时的坚定。

的确,仁慈只是相对而论,一旦自己的生存受到了威胁,所有的仁慈都会荡然无存。

“主公还说了,箭矢要回收,大战在即。”裴元绍没有忘记袁熙嘱咐自己的事情。

“知道了。”徐晃苦笑的摇了摇头。然后便向外走去,准备执行这自古最难得事情——杀降!

袁熙作为穿越而来的人自然知道自古杀降不详,可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至少现在在人类的世界中,战争还是一种无法避免的行为。

所以行军打仗,使出各种各样的诡计也在所难免。那么战争结束后呢?还要再无休止地杀戮吗?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文化,那就是一面告诉你“兵者,诡道也”,一面又告诉你“祸莫大于杀降”。杀戮只在战场上解决就好了,等到硝烟散尽,那些有幸活下来的人,尤其是那些缴械投降的俘虏,最好还是放他们一条生路。

可是我们终究是有人一边大喊缴械不杀,一边残忍的进行杀降,袁熙自然不想背负这种骂名,可是若不是情况所逼,谁愿意走到这步,所以自古以来,杀降的将领都没有好下场。当然,历史也会有例外。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飞将军李广一生征战沙场,却始终未能封侯,有一些不如他将领都纷纷封侯了,于是李广很不能理解。都说人病了会乱投医,李广就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一个算命先生。原话是这么说的“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妄校尉已下,材能不及中,以军功取侯者数十人。广不为后人,然终无尺寸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

算命先生也不含糊,立即反问他说“将军自念,岂尝有恨者乎?”这句话其实问到了李广的痛处,因为他内心始终有一个打不开的结,原来李广在战场上光明磊落却在战场下做过一些“亏心事”,他杀过俘虏——“吾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降者八百余人,诈而同日杀之,至今恨独此耳。”

算命先生见此给李广下了一个结论“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其实“杀降”不仅让李广不能封侯,最后他也因行军迷路而自尽了。他的孙子李陵也因投降匈奴后被汉武帝下令灭掉了满门。如果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李广的杀降之举确实很“不祥”。

除了李广,因为杀降而导致大祸的还有两个著名人物,一个是战国时代的“战神”白起,另一个是号称“霸王”的项羽。白起在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国四十万降卒,只留了二百多童子军回到赵国报信;项羽也在新安坑杀了二十万秦军降卒。最后这两个人物的下场都很惨,白起被秦王逼迫自裁,临死前先自问了一句“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后来又自答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看来白起自己心里很明白。

项羽呢?霸王就是霸王,到死的时候还不承认自己错了,只是说了一句“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不过汉军的手下为了争夺他的尸体可谓是不遗余力,五个人因为各得到了他身体的一部分而被封侯。

相对于之前的这几位,袁熙这次射杀的三万人简直就是小意思,但是作为一个一心想要仁德治天下的君主来说,这注定会成为袁熙一生之中的污点。

袁熙下午便收到了徐晃将三万俘虏处决的消息,袁熙也是没有可以隐瞒,不多时满城便传遍袁熙杀俘虏的事情,一时之间徐州城内一阵恐慌,百姓人人自危,房门紧锁。

袁熙现在也是没有时间顾及这些人,因为陶谦的大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和校花荒岛求生的日子 轮回一剑 奉旨二嫁:嫡女医妃 至尊妖娆炼灵师 全能弃少在都市 穿越大封神 此情惟你独钟 在动漫世界挑选战士 千古苍天 穿梭之万千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