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尊师孔仲尼

第二百六十四章 三至七教(1/4)

目录

曲阜公宫之中,鲁侯望着堂下侍立的大夫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不该开口。

这几天,诸卿大夫为了该不该讨伐颛臾争论不休。

三桓当中,季孙斯重回执政之位,因为急于树立威望,所以对讨伐颛臾的态度最为积极。

而孟氏在内乱之中损失不大,因此也乐得跟在季氏屁股后面分一杯羹。

但叔孙氏却因为在曲阜内乱中元气大伤,再加上家主叔孙州仇还差点被公敛处父的‘俄式救援’给当场处决了。

所以,叔孙氏在这一次的议题上选择了沉默不语,把舞台让给季氏与孟氏,看他们表演就行了。

照理说三桓都这个态度了,这事多半也就成了。

但谁也没想到,孔夫子竟然会对讨伐颛臾反应那么大。

他在朝堂之上历数典籍,一条一条的批驳三桓力主讨伐颛臾的不义。

前天,夫子举了太古时期的神农破补遂以大仁,黄帝败蚩尤以大公。

昨天,又谈到了上古时期的尧伐欢兜,舜伐有苗,启伐有扈的事迹。

季孙斯等人本以为夫子今天总该没活了。

谁知道他今天又开始论述起了中古时代的汤伐有夏与文王伐崇的丰功伟业。

夫子立于阶下,说到激动之处胡须都跟着一阵颤动。

“尧讨伐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汤讨伐夏桀,文王讨伐崇国,武王讨伐商纣,这两帝、四王都是使用仁义的军队驰骋于天下的。

《诗》中说: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品性善良的君子,仪容端庄不走样。仪容端庄不走样,各国以他为模范形象。

这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丘听闻,所谓道,是用来彰明德行的。所谓德,是用来尊崇道义的。

所以没有德行,道义不能被尊崇。没有道义,德行也无法发扬光大。

即使有一国之内最好的马,如果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来使用骑乘,它就不可能在道路上奔跑。

一个国家即使有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百姓,如果国君不用正确的方法来治理,也不可能成为霸主或成就王业。

因此,古代圣明的国君在内实行‘七教’,对外实行‘三至’。

‘七教’修成,就可以守卫国家。

‘三至’实行,就可以征伐外敌。

圣明国君的治国之道,守卫国家,一定能击败千里之外的敌人。对外征伐,也一定能得胜还朝。

七教者,敬老﹑尊齿﹑乐施﹑亲贤﹑好德﹑恶贪﹑廉让。

居上位的人尊敬老人,那么下层百姓会更加遵行孝道。

居上位的人尊敬比自己年长的人,下层百姓会更加敬爱兄长。

居上位的人乐善好施,下层百姓会更加宽厚。

居上位的人亲近贤人,百姓就会择良友而交。

居上位的人注重道德修养,百姓就不会隐瞒自己的观点。

居上位的人憎恶贪婪的行为,百姓就会以争利为耻。

居上位的人讲求廉洁谦让,百姓就会以不讲气节德操为耻。

凡是身居上位的人,都是百姓的表率,表率正还有什么不正的呢?

表率不正,连已有的土地都守持不住,还谈什么讨伐颛臾呢?

三至者,至礼、至赏、至乐。

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悦,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

最高境界的礼节是无须讲求谦让,天下自然便会得到治理。

最高境界的奖赏是不用耗费财物,天下有才之士便会欢欣高兴。

最高境界的音乐没有声音,黎民百姓便会和睦相处。

七教不修,则三至不行,三至不行,则……”

孔子话还没说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我在认真玩生存游戏 四合院之我傻柱不做好人 九龙录 凡人之我是灵兽山弟子 这是你的江湖呢 御兽:开局契约精灵女皇 我在西游的天仙之路 人在神国,刚成人间收容物 魔王的人生模拟器 奶爸:开局女帝带女儿上门逼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