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帝国崛起

第六十二章 反驳(1/2)

目录

冯恺看向徐老五道:“军师说两件大事,李自成攻打开封算一件,还有一件呢?”

徐老五回过神来,正色道:“据报,张大王趁明军督师杨嗣昌重兵在川东,襄阳防备空虚的机会,突然间朝襄阳突进,一日一夜急行三百里,杨嗣昌得知消息之后,派人火速赶往襄阳,没想到这传信的被张大王所获,然后在其身上搜出令牌文书,凭借这些,张大王派兵诈入襄阳城,当夜四下纵火,里外合击破了襄阳,活捉了襄王朱翊铭,随后朱翊铭被杀……”

冯恺笑道:“张大王纵横天下多年,战略眼光自是不差,麾下智谋之士同样不少,至于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这四大义子更是能征善战,不乏谋略,他能千里转进,奇袭襄阳,本帅不觉得奇怪。”

徐老五和众参赞大眼瞪小眼,李自成打开封,张献忠破襄阳,这两件发生在崇祯十四年二月的大事堪称石破天惊,小到战略部署,大到天下争霸,这两件事都可以说是影响极为深远,可大帅……一副云淡风轻,看似完全不在意的架势算是个什么鬼?

徐老五簇眉道:“把大帅请来,就是想与众参赞们商议一下,这两件事对于四川,对于咱们武锐军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冯恺手指轻击桌面,过了半盏茶的功夫方才开口道:“有没有影响……这个不太好说,不过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分析,一是朝廷,二是李自成,三是张大王,这三者的动向结合起来去推敲推敲。”

其实说有没有影响,在座的众参赞也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在华夏社会,当上位者询问意见的时候,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如果涉及到决策,那么提出意见的会想方设法的去争取上位者的支持。

也就是说,现在对于众参赞而言,就等冯恺说上一句,诸位如何看这一类的话,上位者不说就开口,就是失礼,就是不懂人情世故。

上位者如果不问自己说的话,那别管说的能不能得到认同,都会显得下面的人很无能。

但是很显然,冯恺根本不会去管这些,毕竟众参赞就算见识再如何广博,分析的再如何合理,也不可能突破几百年的时光,穿透迷雾去看清事物的本质。

所以冯恺更愿意先把自己知道的,清晰了解的给说清楚,然后让众参赞在此基础上去延伸思考,如此一来至少会少走不少弯路。

“首先说说朝廷,咱们以蜀王的名义征兵练兵,说白了就是给朝廷一个脸面,朝廷如果有余力撕破这层脸面,那么就必然会对四川用兵!

尤其是在如今川东还驻扎有朝廷大军的前提下,消灭咱们武锐军这个隐患,更是朝廷的重要决断!

甚至本帅可以肯定,崇祯帝已经打算对咱们动手,毕竟咱们扣押传旨太监,炮轰内江王府,就等于是狠狠扇了朝廷的脸,即便没有举起叛旗,也与反叛无异。

然而本帅笃定朝廷不敢动手,因为蜀王也姓朱,和蜀王的威胁比起来,祸乱天下,屡剿不灭的李自成,掘了大明祖陵,还降而复叛的张献忠比起来,咱们武锐军固然是威胁,但说到底还没有触及崇祯帝的底线。

毕竟,咱们给蜀王打出的旗号乃是自保,而大明藩王本身就有守土御敌之责,这就算理由,是最好的借口!

如果说以前崇祯是下定不了决心和蜀王翻脸,那么现在崇祯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洛阳破福王死,襄阳破襄王死,一座开封城还被十万大军围困,官军这个时候救开封,剿张献忠都来不及,哪里会有精力关注成都。

本帅甚至可以断言,此时的崇祯或许还在想着派遣太监来给蜀王传旨,要求蜀王派兵出川,剿灭贼寇,玩一出驱虎吞狼,最终两败俱伤的好戏,只是可惜了杨嗣昌……”

徐老五悠悠一叹道:“杨嗣昌确实可惜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策略确确实实差点对义军造成致命打击,想当初太平之战,若非张大王对左良玉晓以利害,八大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全科医师 东京电子游戏大亨 接驳生命 听雪怜风 重生之横扫天涯 我的成神日志 山村里的世界怪物 阿根廷帝国崛起 修仙危厄传 盛唐神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