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黑夜中的火光

第十一章 故中有事(1/3)

目录

第三部 陈年旧帐

一本族谱两家姓,祸福也是孪生兄。争斗不只为面子,分分合合是历史。

唱词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大青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条小分支。

这里说的“小”是相对秦岭而言的,它没有秦岭那么雄伟、宽厚,但也是连绵两百多公里长,最宽的地方,纵深也有几十公里。

在以前,这样的山也被称做是“大山”;它里面木树茂盛,杂草丛生,还有多种攻击性很强的食肉动物。山脉两侧五六公里范围内,是很少有人烟的。

相传,明末清初年间,陈姓胡姓两家人带着妻儿老小,共三十几口人,为躲避战乱,举家从中原逃难到大青山附近,在小地名 “野猪坡”的地方安顿下来。

当地人称“野猪坡”,是因为此地野猪比较多,常下山去偷吃、和破坏地里的庄稼,而且个头还很大,十分的凶猛,单只都不容易捕杀,更别说全部消灭了。所以,这一地段,更是没人愿意在这么居住,离大山最近的两户人家,已经是“野猪坡”八里地以外了。

相对于战乱的中原老家,这儿已经是十分安宁而理想的安家环境了,陈胡两家为了生存活命,拖家带口的逃了那么远,也确实累了,就决定在“野猪坡”落户定居了。

两家人不分彼此,选了背靠山、面向阳,且平坦的地方,砍树建房、开荒种地,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安稳下来,并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因为靠近山林,很少与官方人和外界人来往,他们少了很多世俗的打扰和烦恼,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先为了填饱肚子,后为了生活更富足,经过几年不分日夜、不分寒暑的努力,两家人丁都增添了不少,房屋越建越多,越建越宽敞和结实,耕地也越开越多。

十来年后,陈胡两家都将长大成家的后代分离出去,让他们各自带着自己的妻儿,去旁边建屋、单独生活和劳作。就这样,一分二,二分四…“野猪坡”从刚开始的无人荒坡,逐渐形成房屋几十座,人口一百多的“小部落”。

为对抗野兽的侵害,抵制强盗、土匪的骚扰和抢夺,两姓氏将各独立的小家庭联合起来,统一行动、一起防御。

两家的先祖在中原时,就是好邻居,一起搬迁到内地,一路上已结成患难之交、生死与共的异姓兄弟。他们把最初在“野猪坡”建造的、地段最好的房屋,贡献出来,做为两家共同供奉先祖、组织祭祀、商议大事的场所。

两家人有如此交心的关系,还因为有婚姻的结合。

以后的每一代,都有联姻的现象,不是陈家娶了胡家的闺女,就是陈家的女儿嫁给胡家做儿媳妇。亲家、父子、母女、郎舅、翁婿、姑表兄弟、祖孙、外祖孙、婕表兄弟等关系,在这儿是错综复杂。外村人来这儿,根本听不懂他们相互之间的称呼,就连他们之间,同样两个人,从亲戚血源关系上讲,可能有两三种称呼。

说是两姓氏,有时候可以说是一家人。

当然,两家不可能完全在内部就解决了所有的婚姻问题,那样做会降低后代的质量,大多数的婚姻,还是跟当地人、离大山远一点的村子联姻。这样既能优育出良好的后代,又能很好的同当地人打成一片,联合在一起,聚集成更大的力量,形成更大的防御圈。

随着两家势力、人口增大,离大山远一些的少数单户姓氏人家,慢慢地搬到两家族聚居地的周围,抱团取暖,以此为庇护、抵制强盗。

从清朝初年,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这几百年间,两家前前后后经历了十几代人。从最初的逃难、流浪落魄的散户,发展壮大到耕地方圆好几公里的两个村子。

怎么又成了两个村子呢?这里面有个故事。

大约是在清朝晚期光绪年间,光绪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云司绾江慎尧 神医娇妻又被爆马甲了云司绾江慎尧 曾许星光共余生许星辰邵怀明 柯学世界里的柯研人 签到系御兽 席少的娇妻又飒又甜林浅席璟 你可能对我的剑有什么误解 封神之开局觉醒昏君系统 星石密语 特工双宝复仇妻苏浅安叶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