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末当国公

第六章 城防(1/3)

目录

沐天波带着众人往南门崇正门走去,途中还路过了巡抚中军营所用的小校场,巡抚标兵营大部跟着巡抚王伉上了战场,只留下些老弱残兵,沐天波策马而过之时瞥了眼站岗的两个老兵,看着颇为惶恐的二人轻笑着摇了摇头。

王伉为了组建这个巡抚标营还冲沐家狠狠地讹了一笔钱粮,标营兵额一千一百人,按照此时的惯例吃了不少空饷,领兵的标下中军官不得不临时抓了几百乞丐青皮之流凑数,标兵营中有战力的也就是王伉的一百多个家丁。

此时吃空饷早已是各个营头的惯例,前年后金入寇,大名鼎鼎的白杆兵在秦良玉的带领下入援京师,御史查验兵额,其中一部还是由秦良玉的儿媳张凤仪率领的精锐,兵额一千二,实兵只有八百,这还是天下强军白杆兵中的嫡系部队,其他营头只会更糟。

沐天波摇了摇头,各个军头也是没办法,此时贪腐成风,军饷还没出京城,就被内阁的诸位大人与兵部户部等部扣下了“常例”出了京城可能也就剩下七成多了,到了地方还要被巡抚,兵备道等文官克扣,各级军官自己还要克扣,留下给上峰送礼的钱,要是按照实兵的军饷这么发下去,只能是底下的士卒各个离心,没法打仗了。

所以唯一的办法便是虚报兵额吃空饷,再进一步压榨底层的士卒,下血本养些家丁,打仗时全靠家丁搏命,况且家丁是将领的私兵,只认将主,用朝廷的军饷养自己的私兵,何乐而不为?当年的戚家军倒是没有家丁,结果张居正倒台后,朝廷一纸轻飘飘的调令便把戚继光从经营十五年的蓟镇调到广东,没有家丁的戚继光匹马上任,不到一年便被迫辞官,最后贫病交加而死。

些许家丁在小规模战场上颇为有用,明军的家丁往往从军多年,技艺装备也是强悍,并不比后金的寻常甲兵差,在数百人对决的小规模战场上,明军表现得并不比后金差,前年后金入寇时,吴三桂之父吴襄率兵侦察之时被后金兵围困,年仅十八岁的吴三桂率数十家丁冲入后金大军,成功将吴襄救出,留下了“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名。

可少量的家丁终究没法在大规模战场起决定性的作用,明军在小规模战场上表现不俗,往往还颇有斩获,大规模战场上却往往全军尽墨,明亡时吴三桂手中有三千家丁,也只能投降了满清。

昆明城拓基九里三分,高二丈九尺二寸,省城的驻军还有忠勇左右二营,兵额不过六百四十,实数还要更少,只能动员了部分民壮帮着守城,众人喝退几个点头哈腰的民壮,从登城马道上了城门楼,城门楼唤作平远楼,平远楼右边便是钟楼,每天晨暮,钟鼓相应。

城门楼中保存着不少火炮,沐天波先前问过,内中并没有时下流行的红夷炮,多是各型佛朗基炮,甚至还有老掉牙的青铜大将军炮,碗口铳等火器。

从城门楼向下眺望,穿过瓮城外的凤凰桥便是南关,此地万历年间之前本是校场所在地,现在已经逐渐发展为市场区,著名的金马坊,碧鸡坊便在此地,百货汇聚,人烟密集,颇有江南富庶之风采,后世这里便是昆明有名的商业区,再往南是香火鼎盛的觉照,慧明二寺,二寺均建于唐代。

城池西南便是来自九龙池的河水贯城而出,穿过西南的顺城桥,汇合盘龙江,黄龙溪等河水,到达滇池,滇池上流的松花坝与府城南盘龙江所经的南贝闸均是元代所建,二百多年过去仍在发挥作用。

明代有句谚语“宁充口外三千里,莫充云南碧鸡关。”意思便是被发配充军,宁愿去关外三千里的苦寒之地,也不愿意到云南的碧鸡关,碧鸡关便在昆明城郊,可见此时的人们普遍把云南当作荒蛮偏僻之地。

其实,经过自洪武年间以来的开发,此时的云南已经颇为富足,自洪武年间朝廷以来多次组织向云南移民,民间自发性质的移民也是不少,就拿时人最为关注的教育来说,除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我与魔神共舞 率土之滨之皇朝崛起 我能无限提升资质 我的修仙自走棋 我女票不叫大力 听说首富家有个拳王 洪荒之灵宝传 有故事的城 星际之求生不易 振夫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