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混在明朝当海商

第三十一章:新镇新城(上)(2/3)

目录

一个月也能学习一百五到二百四十个字,而部分天才,天赋高的,一月甚至可以掌握五百多个字,如此也就是个月,哪怕最差的也能掌握个近千个字,生活是肯定没问题了,更别说我还创造出来了一些简化汉字,并用偏旁部首标注了读音,如此学习,书写也会更加方便,简化字上手快,一学就透,学会了简化字,在去学习如今天下通用的繁体字,那就轻松简单容易了”

刘延拓微微一笑,向三位先生说道。

三人听后大惊失色。

简化字,繁体字,读音。

这都是些什么啊。

其实这些都是刘延拓按照后世的习惯来的。

毕竟这个时代所用的文字,其实都是基于文言文体的繁体字。

这对后世接受简化文字学习的刘延拓来说,也有些复杂。

毕竟刘延拓虽然是学霸级人物。

但刘延拓更偏理科,而不是文科。

所以刘延拓在一开始教学之时,就选择了按照后世习惯,教授山民,孩童简化文字。

之后再用繁体字一一对应学习即可。

至于读音,一开始刘延拓打算直接用汉语拼音,拿来就用。

所以刘延拓决定采用大学之时,学到的注音汉字来标注读音。

所谓注音汉字,是以民国时期大家章太炎的记音字母为蓝本,由当时北洋政府颁布推行。

包括了二十一个声母,十六个韵母,合计三十七个偏旁符号。

后来扩大到四十个。

这些完全就是以汉字偏旁部首为基础所标注的读音。

相比于明朝时期以文字标注读音的办法,要简单,也更实用。

当然有了注音汉字,文字读音也必须要统一。

不过这一开始也让刘延拓犯了难。

因为这个时候的大明官话有些类似于后世江淮方言,也被称为下江方言。

这在明太祖朱元璋诏修的洪武正韵中就有定义。

这是一种以宋代中原雅音为正的官话体系。

哪怕是朱棣迁都北京。

这套官话体系,朱棣也没有废弃。

所以在明朝,北京话和后世北京话根本不一样。

反而和后世的江淮方言,也就是南京话差不多。

但是这刘延拓不会啊。

而且刘延拓也是在攻入新安县和进入广州府城后。

在从各个方面得到了一本完整的洪武正韵。

所以在一开始教学中。

刘延拓并未以如今的大明官话为主。

而刘延拓也不可能采用刘延拓所熟悉的江西话或者广东话吧。

所以刘延拓思来想去,一咬牙一跺脚,万般无奈下。

决定采用后世的习惯。

用普通话给汉字标注了读音。

由此也解决了最基本的教学问题。

于是有别于明朝其他地方,如今刘延拓麾下这些山民,匠人,乡民所学的。

不是粤语,不是江西话,也不是明朝官话。

而是普通话。

当然拿到了洪武正韵后,刘延拓也不打算更改如今的读音。

不过刘延拓会进行双语教学,两种读音都学。

毕竟如今刘延拓得在大明内赚钱不是。

学好大明官话也不冲突。

“注音,简化字?刘老板这些可以给我们看看吗”

陈贺文说完,刘延拓命人拿出了一本刘延拓自行编订的两本小册子。

上面用毛笔写着各种简化文字,以及四十个声母表,韵母表。

三人见此,都大为惊骇。

三人也算长期教书育人之人。

如何看不出这简化文字和注音的意义。

难怪这刘延拓能大规模的进行扫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魔君他脑子不太正常 医后要翻天 海贼之圣光剑豪 落花满江湖 埃及祭司vs大秦皇子 快穿之拯救美强惨 替嫁太子爷 穿书之琉璃拯救男主十世 临凰之琼盛歌 终究不负时光不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