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竞技 > 诸天位面守望者

第五十七章 舆论狂潮(1/2)

目录

不知从何时开始,突然有大量清晰的南京战地照片,在世界范围内流传。

这成为了中日舆论战的转折点,中方在舆论战场的地位,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

其中,甚至还有一部完整的纪录影像,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引发震动,但是摄影角度和画面呈现都很新颖,是摄影史上未有的战争纪录片模板。

而片中日军残忍暴行和南京军民的决死抗争,更是触动了观者的灵魂。

一时间,举世震惊,并掀起了一股舆论浪潮。

“南京城内,汽车不得不从堆积了5英尺高的尸骸上通过,城墙附近堆满了及膝的尸堆……”英国《每日邮报》,

“南京城经历了地狱四天,日军化身恶魔,收割生命……”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报》

“不只是南京,在城市周围,走几百英里都见不到一个未被烧毁的村庄;不只是军人,普通的百姓不论男女老幼都惨遭屠戮;不只是中国人,南京城内,正义的西方人士因为保护平民,也惨遭日军杀害……”美联社报道。

片中的挹江门突围战,中国军队绝地求生,表现的可歌可泣,西方媒体也多有提及。

“南京之战,军事上失败无疑,挹江门附近的突围战,却使它政治上,意义非凡。此战让西方世界重新理解东方战场,军民齐心的惨烈抵抗,折射出人性的光辉。有西方人士目击挹江门决死一幕,‘吾辈军人,身遭国难,生逢其时,死得其所’是此战临时指挥官的战前动员,这句话或将成为,此次大战中的名言。已在各国军队中,引发强烈共鸣……片中种种,让最悲观的中国通也为之动容……据社会调查显示,愿意援助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人数,明显增加……”《时代周刊》。

挹江门突围战,在战术层面上,更是可圈可点,各国军队无不重新估算中方的作战能力,一些战术运用,甚至作为经典案例,开始在一些西方军事学院,进行分析和教学。

正是如此,才有国内媒体报道称,

“同胞们,请铭记南京死难同胞的国仇家恨,更要记住南京军民的奋起抗争,他们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国际上的同情,更是尊重。面对暴行,唯有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看吧,那冲向刺刀的人群,他们最后的呐喊,中国不会亡!”

这篇报道引起了国内外巨大的反响,国内舆论更是从单纯的谴责和争取国际同情,转向振奋军民士气,坚定抗战信念。

与此同时,更多的突围细节被挖掘出来,一组组的数据被报道出来。

日方为扭转舆论颓势,一方面勒令南京占领军整肃军纪,大搞亲善,另一方面,率先报道称,日军以阵亡30人,受伤600人的代价,全歼突围的中方军队,合计20000余人,因少量中方部队裹挟百姓,日方从人道主义出发,为免误伤,停止攻击,这不足百人的部队才得以逃脱,云云。

有之前日方的谎话连篇,国际舆论对日方报道,一片嘘声,自然一个字也不信。

出于同情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都在或催促或等待或协助中方,核实突围战细节。

南京保卫战的失利,对最高当局打击不可谓不大,挹江门突围,成就的弃子逆袭,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脸上,让最高当局羞怒交加。

好在有利的国际舆论,挠到了最高当局的嗨点,挹江门突围战的信息搜集,难得的高效起来。

随着各支突围部队陆续归建,挹江门突围战的数据逐渐明了,国府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做了通告

“……虽我全军将士抱必死之决心,付出巨大之伤亡,然,我南京城防仍于当日下午二时许,被日军侵占攻破,……日军于城内,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烧毁房屋,杀我军民,更是不顾国际之……日下午三时,挹江门附近出现突围战机,城内外将士自发聚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一座教学楼 毁灭道途 我,嫦娥男闺蜜! 我绝不可能爱你 模拟修仙传 行难就 人间大杂烩 舌尖上的西游世界 末日苟到尸帝 仙予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