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56章 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大汉朝过去两百八十三年的读书人都是辣鸡(2/3)

目录

华夏古代文人而言,让自己的著作名留青史,这个诱惑力太大了。

哪怕是不爱钱财不爱官位的人,面对这么好的条件,也只能徒然叹息一声这谁顶得住啊!

而且李素说刻印十金的书去低价传播,是还他冒名之过,蔡邕从头到尾没有言利,既得了名留青史,又不伤清高。

李素一边装模作样看蔡邕的文章,蔡邕也有一搭没一搭跟李素聊些学问上的事情。

蔡邕以才学广博著称,属于学有余力什么都懂点。

既然李素一开始就堵死了话题,说不懂诗经礼乐,蔡邕也就完全避开那三经不问,只跟李素聊《韩非子》的法术势,以及对历史的感悟理解、心得总结。

“这蔡邕倒不是个喜欢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的,可能是学问多了,不屑于此吧,人品倒还可以。”李素心中暗忖。

“这李伯雅虽然年少,文辞粗鄙,不过见识倒是不凡。对史事兴替教训的解读,着实有洞见,果然是个专注实用之才。”蔡邕也渐渐留下这样的印象。

当然蔡邕也谈不上多看好李素,因为他已经判断出李素跟他不是一路人,追求不同。

两人相谈大约一刻钟,李素也把蔡邕近年来的新作文章大致浏览过一遍,随后叹息着放在一边。

蔡邕见状,微微有些不喜“莫非李别驾以为蔡某这些文章,不值得流传于世?”

李素摇摇头“文笔华美,辞藻不凡,于洞悉君子、明心见性亦大有裨益,然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若是太平年代,这些文章自然可以牧民养性,于此将乱之世,却与天下无益。当今天下,雕印之法初创,可以传播的著述数量有限。文人要为天下人谋利,哪怕是著述帝王之术,尚且不足,唯有圣人之术,方才配被传播天下。”

蔡邕肃然一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此言倒是精微奥义,颇得我心,若非早知李别驾有说服单于之能,是身负朝廷使命的君子,换别人作此大言,蔡某早已逐客了。那你倒是说说,何等著述才能入你法眼?圣人之术,不嫌口气太大了么。”

李素双手一摊,折了院中一根柳枝,蘸着池水在旁边地上随便划了几道“很简单,蔡公,您的文章虽然当世知名,但恐怕也不敢说天下第一吧?我列你为当世前三,你以为是否公允?”

蔡邕正色回答“能列入天下前三,已经是过誉了,茂安公、子干兄,才学文章皆不在我之下。其余当世大贤,一时不能尽举。”

李素“那便好,可你纵然是文章天下第一,也不过是这二三十年里,整个天下的第一,这样的人,全天下每隔几十年总会有一个的,死了旧的第一定然又有新的第一顶上来,又有什么稀罕?

圣人之术,必须是普天之下,若无其人则阙。如孔孟定百世之治道,而后三百余年,方有公孙弘、董仲舒为武帝所用,补孔孟不能为当时之世所用的弊困,解天下正统之困局。

董仲舒而后,至今又已三百年。当初公孙弘、董仲舒迎合武帝、牵强那些天人感应、灾异谶纬之术,伪托成孔孟之道,如今已成尾大不掉、反噬汉室之物。如同手执利刃,授人以柄,不足以再回答‘大汉为何配享万万世之天下,刘姓为何配做万万世之天子’。

我也曾钻研董仲舒窃韩商而伪称孔孟之术,却为此后三百年,天下居然再无一人能与时俱进,再次改良圣人术,而为天下读书人惋惜——所以,蔡公请勿动怒,我不是针对您。”

是过去三百年整个天下的读书人,在更新统治哲学底层理论方面,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文化建树当今天下第一又如何?谁说天下第一就不能是废物了?

在圣人这种几百年一出的存在面前,每一个时间段的天下第一,也能是废物。

无非是这个时代文化人水平普遍都烂,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人中之龙 宦海弄潮 我在妖魔世界种田 济世神瞳 空间农妃之王爷我旺夫 大佬的小蛮妻 离开你以后 诸天气运大杀戮 星河巫师 原来我只是路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