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52章 辱师之仇,九世可报也(2/3)

目录

书生应该没跟我搭话,直接买了好多套书就走了,这能有什么仇怨?那个壮汉,倒是从未见过。”

关羽冷冷一笑“等着看便知晓了,我看,那书生身边别的随从,都不是咱的亲兵对手,所以他昨日就算想找茬,也不敢轻举妄动,这才请了那壮汉,今日再来——

既如此,我的兵刃也不要露白,就揣一口腰刀,免得对方警觉了。他那牛车,分量就不对,酒坛估计都是空的,但车里应该藏了兵刃。”

关羽说着,对着牛车的车辙印一努嘴。

李素暗暗佩服,不愧是杀人被通缉流亡多年的,江湖经验就是丰富,今天恐怕是遇到了关羽的同行了。

想好了应对之策后,李素先上船穿了一件皮甲在身、外面再罩袍,然后默许关羽先把主武器留在船上,故意卖个破绽,只挎一口腰刀、带着几个亲兵,故意往码头边一条冷僻的无人小巷里钻,引诱对方暴露。

反正有关羽在,自己又偷偷穿了皮甲,李素对自己的安全还是有信心的。

他其实更想穿铁甲,更苟一点,不过铁甲太宽大,没法隐藏在衣服里。

所以李素只能像那些穿了吉利服的人一样,不得不为了更好的隐蔽性,而忍痛放弃护菊神锅。

果不其然,李素一行走进小巷,把背后卖给敌人后,那个书生很快带着仆人从后面堵上来。

不过,后续的发展倒是让李素有些没想到,敌方居然是先礼后兵,先跟你讲道理

“站住!你这有辱斯文之辈!今日把话说清楚了,你为何冒人之名、辱我师尊!否则,我可要报辱师之仇了!”

李素闻言转身,着实惊讶,手也下意识摁住了剑柄,虽然他的剑就是装饰,拿着也打不过什么人。

“这位兄台,你是在跟我说话?令师是谁,我根本就不认识。”

那个书生年约二十,冷哼道“哼,还说不认识——那你为何冒他之名著书?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乃吴郡顾雍,此番护送恩师回乡。

这陈留郡中,居然到处贩售署名我恩师与什么钟繇的《孝义录》。他从未写过这种言语俚俗、粗鄙无文的文章,你们冒他之名,岂不是侮辱了他的文采!快说,你既售此书,你是不是便是那个钟繇贼子!”

李素一阵懵逼,这才反应过来。

原来,《孝义录》的第三卷,是李素亲自写的,上面也署了李素的名字和钟繇的名字。因为这一卷有刘备的事迹,李素必须亲自揣摩。

但《孝义录》的上中两卷,完全是记载的前人的孝行故事,是拿来水字数、把刘备的事迹混入其他本朝先贤当中,让刘备蹭热度的。

傍名人用的这两册,李素就没亲自完全过问了,最多是钟繇写的时候给点文风灌水润色方面的指导性意见。反正这些事迹本来就是陪衬的。

而钟繇因为被李素带坏了,发现了“作者署名傍名人”的好处,所以在写上中两卷时,李素明言他自己不需要署名,钟繇就傍了蔡邕的名声——当时他给李素的理由是,这里面一些孝行典故的素材,确实是他早年在太学读书时,从蔡邕那儿学来的。

这就好比后世写论文时,素材是别人的,你署名时挂个“某某某对本文也有贡献”,理论上也没错。汉朝人又没著作权概念,钟繇直接就蹭了导师的名,模糊处理成合著,以提高书的销量。

后来书卖出去之后,李素也给过钟繇一小部分分红,大约就几个百分点,所以钟繇也颇为这波操作窃喜。

没想到,今天来到这陈留郡襄邑县,居然被正主找上门来维权了。

李素这套书的措辞还是比较庸俗的,比汉朝时候其他人的故事杂记水很多,从文笔角度来说,顶级名士确实不愿意跟这种水文扯上关系。

就好比后世顶级知名作家,说我明明是拿雨果奖的,你居然污蔑老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人中之龙 宦海弄潮 我在妖魔世界种田 济世神瞳 空间农妃之王爷我旺夫 大佬的小蛮妻 离开你以后 诸天气运大杀戮 星河巫师 原来我只是路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