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民宿老板的幸福生活

第五十一章 钱不是问题(1/2)

目录

宋红缨点头笑道“投是投了,但我只投两百万,剩下的他们自己出去拉投资,也让他们体会体会做生意的难处。我可是立下军令状了,不奢望能大挣一笔,至少得把成本收回来。”

于旦也玩笑般打趣“小姨你放心吧,这两百万投得绝对不亏,名利双收不敢说,出名这条肯定是占上了。电影上映时,出品人和制片人的名头是并列出现的,比领衔主演的位置还靠前呢。以后你的名片上都能多加一个电影出品人的头衔。

何景旺脸上不动声色,心下却是隐隐一痛。

当初他之所以会豪掷三千万去投贺岁片,并非冲着制片人口中那预计百分之二十的回报率,主要还是看中何景旺这三个字能牛哔闪闪地登上大银幕。

男人到了五十岁这个年龄关卡,心境多会发生巨大变化,或是看淡一切、万事随缘,或是雄心再起、壮志更甚当年。

何景旺就属于前者,财务自由他老何早已实现,也无意追逐更大的事业版图。若说还有什么遗憾,便是略微嫌弃自己那深入骨髓的满身铜臭味。

双惠集团在何氏三兄弟的齐心经营下,二十几年间从最早的火腿肠小作坊进化成了拥有六个子品牌的食品业驰名商标。何景旺作为三兄弟里的核心人物,一派勤勉踏实的实干家风范,更是备受同业尊敬。

如今霸气侧漏的何二哥,在二十多岁时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

那时何景旺还没下海,在市纺织厂的织布车间做一个普通工人,虽然连个小组长都没混上,却颇受厂里女工们的青睐。

原因很简单,何景旺是个电影迷,不仅爱看电影,还常在休息时间绘声绘色地给工友们模仿上一段。

何景旺每个月三号都要去报刊亭买一本新鲜出炉的《当代影坛》,家里墙上糊满了杂志附送的海报。

近几年电影市场蓬勃发展,准入门槛放低,各个行业的土豪们成了制片人眼中的大肥羊。

心动不如行动的土豪们揣着大把钞票跑步进场,抱着赌石般心态闭眼下注,玩上一两把就迅速离场,赔了赚了倒是其次,得到个“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美名才是本质追求。

制片人来双惠集团登门拜访,“好电影必须要有何总这种有远见有眼光的电影英雄支持”,这句话准确地击中何景旺的内心,轻松解开何景旺的荷包。

用一句电影台词来说,他猜中了故事开头,却没猜中结尾。何景旺做好了蚀本的心理准备,却没料到是无法上映这种惨烈血亏。

赔了三千万固然心痛,更痛的是钱赔了,还连个声响都没听见。

何景旺心下思绪万千,嘴上却是平淡开口“你们那本子剧情不错,好好拍应该能挺有看头。这样吧,那三百万缺口二叔给你们投了,三千万都亏了,也不怕再多赔三百万,我也混个出品人当一当。”

于旦和陈自力又惊又喜,宋红缨果然号准了何景旺的脉象,不用他们卖力忽悠,何景旺自己的执念就把事情促成了。

何景旺有上次投资失败的经验加持,对很多事宜都了然于胸,没有啰哩啰嗦的十万个为什么,只给出了两点建议。

于旦和陈自力本打算挂靠在其他影视公司上立项,快捷又省事,但何景旺建议二人不要挂靠,而是直接注册一家影视公司。

“注册一家影视公司也不费事,现在审批放得很宽松,你们把经营范围填得广一些,影视策划咨询,电影发行,项目投资这些都捎带上。《恶人传》如果真能挣到钱,也算以小博大的成功案例了,公司自然赚到了口碑。你们后续如果不想再拍新的电影,可以把公司变更法人卖出去,多挣一笔转让费。”

于旦和陈自力对第一条建议照单全收,谁出钱谁声大,再说何景旺的建议确实有道理。

“看剧本的时候,我脑子里就浮现出一个人,他的形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这不是亡国之君群 路边捡到一个大总裁 在费伦穿越后变成龙王 御史夫人有点懵 师尊他老人家爱吃醋 穿越山贼做皇帝 别动权臣的小夫人 越来越强的我该怎么办 耳朵听见了 浮仙令